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白名单”竟成套路父母工具 父母应该注意这类“套路”

   日期:2025-06-24     来源:www.nangding.com    浏览:417    
文章简介:5月底,那些家孩子面临小升初的父母,有些到处打听哪所学校可以收简历,有些则抓紧时间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竞赛做背景提高。在这类急于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的父母人群中,有些更是被一些培训机构告知,只有参加教育部认同的“白名单”竞赛才能帮助孩子...
“白名单”竟成套路家长工具 家长要注意这些“套路”

5月底,那些家孩子面临小升初的父母,有些到处打听哪所学校可以收简历,有些则抓紧时间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竞赛做背景提高。在这类急于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的父母人群中,有些更是被一些培训机构告知,只有参加教育部认同的“白名单”竞赛才能帮助孩子升学。

“白名单”竟成套路父母工具

家住东城区的葛女性的女儿从小就对绘画有兴趣,上学后,葛女性依旧给她报了一些兴趣班继续学习。
5月下旬,葛女性收到了一条信息。该信息称“父母你好,教育部白名单比赛——期望颂开始报名了,比赛的注册费和报名费是680元,作品集训辅导时间是每周六下午2:00到5:00,连着画两节课,作品大概3至4周完成。作品6月中旬截稿”。

家住海淀区的钟女性的孩子今年面临小升初,不久前听我们的邻居说,海淀某些中学可以在报名前接收简历,而且孩子最好有过参加竞赛且获得过奖项的历程,于是她立刻到处打听这类简历该怎么样写作,还探寻可以在短期内拿到竞赛奖项的方法。

不仅仅是今年,每年小升初报名前,像葛女性和钟女性如此的父母不在少数。为了给孩子送到一所理想的学校,他们想尽所有办法提高孩子的背景实力。

那样,这类竞赛是不是真的可以作为升学的“加分项”?教育部认同的“白名单”竞赛又是什么问题?

对此,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陈柳岐表示,为了缓解父母焦虑,教育部在《关于一同抵制面向中小学生违规竞赛活动的提醒》中明确表示,所有竞赛(包含列入教育部公布名单的竞赛)结果均不能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不只这样,在最近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公告》中也强调,各地要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就,科学合理划定学校招生片区,规范报名信息采集,完善有序录取机制;不能以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培训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因此,培训机构在推广中所说的竞赛可以作为帮助孩子升学的‘加分项’是没依据的。之所以不少培训机构如此做,正是他们看到了父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借助父母的焦虑心理和信息不对称,对其进行的推销,其本质是煽动放大伙长的‘教育焦虑’以谋利。”

陈柳岐讲解说,至于教育部认同的所谓“白名单”竞赛,是指被列入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的44项竞赛,分为自然科学素养类、人文综合素养类和艺术体育类。“我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白名单赛事的组织主体需要是由中央编办、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合法机构。赛事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和自愿性原则,不向参赛选手收取任何形式报名费。不能面向参赛的学生、父母或老师拓展培训;不能借竞赛之名拓展等级考试违规收取成本。所以,对于那些以‘白名单’竞赛收取父母任何成本的行为,父母必须要提升警惕。”

不少“教育焦虑”的背后其实都是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的。譬如,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参差不齐不少都是这样。业内人士透露,煽动放大“教育焦虑”是违规培训开办者的惯用伎两个。

不久前,北京民郭某某在网络上编造散布北京西城区多所学校现场接收小升初简历投递的不实信息,其行为已干扰了有关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导致了不好的影响,郭某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因此,对于父母钟女性听邻居说中学可以接收简历的状况,业内人士也提醒各位父母,这也是一些人通过不实信息煽动父母焦虑的一种方法。

各种排名父母也应加大注意

除去借助“白名单”竞赛套路父母,本刊还注意到一些自媒体为了流量发布胡编乱造的各种学校排名,误导公众。

以“北京升学路”这个公众号发布的学校排名榜为例,一些学校的名字明显是不对的。譬如,“北京而范大学附设苹果园中学校区”“北京顺义郭家务活初中”。还有一些学校不只名字是不对的,就连学校所属地区都是不对的。譬如,“北方工业大学附中”标注的是海淀区,“北京第九初中校区”标注的是海淀区,“北京三帆中学”标注的是东城区。

更有甚者,一些标称是升学规划的自媒体其运营主体居然是房地产中介。打开这类自媒体后不难发现,该自媒体有关升学规划的内容只是非常小一部分,大部分皆为各种房子买卖信息。

对于中学排名,教育部其实早在2016年《关于从未拓展全国中学百强排名活动的声明》中已明确表示,教育部及其有关司局没拓展过全国百强高中、高中排名推荐等类似评选和排名活动,也没发布过此类信息。同时,教育部还提醒社会公众提升警惕,预防被此类信息误导。

在采访期间,不少父母表示,之所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且相信各种信息,主如果没办法从官方渠道获悉导致的。因此,他们建议,应进一步健全教育信息公开,便捷父母获得学校的教学特点、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招生需要等重点信息。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